山海经全文免费阅读白话文(山海经小说全文免费阅读)
在山海经中,有很多小细节看似毫不起眼,深究起来却令人细思极恐,比如吃人的兽爱发出婴儿之音!
我是阳Sir,深耕考古,偶尔也聊些别的~
阳Sir最近就发现,在山海经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:在描述异兽“是食人”这个特征前面,一定会有“其音如婴儿“这个对它声音的特殊描述。
那么在“爱吃人”和“婴儿叫”之间,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,让我们试着来一探真相:
一、青丘山的九尾狐真的吃人吗?
首先,搜索《山海经》全文,将“其音如婴儿“与”是食人”两个描述连用的段落有五处,分别是:
1.《山海经·东山二经》:“有兽焉,其状如狐,而九尾、九首、虎爪,名曰蠪蛭,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”
蠪蛭
2.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少咸之山有兽焉,名曰窫窳,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“
窫窳
3.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(钩吾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羊身人面,其目在腋下,虎齿人爪,其音如婴儿,名曰狍鸮,是食人”
狍鸮
4.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滂水有兽焉,名曰蛊雕,其状如雕而有角,其音如婴儿之音,是食人”
蛊雕
5.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有兽焉,其状如牛,苍身,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,其名曰犀渠。”
犀渠
还有一处记载则为一字之差,描述是“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”;区别就在于一个“是”和一个“能”字!而这个被特殊改动的对象,就是大家熟知的青丘山九尾狐!
九尾狐
关键点在于,一个“是食人”与“能食人”,其中可能就关乎着九尾狐作为瑞兽的声名。
先看第一段记载,出自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
“又东三百里,曰青丘之山,其阳多玉,其音多青雘。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,食者不蛊”几乎大部分的注释中,都将这段话解释为:青丘山的九尾狐,“它能发出如婴儿一般的声音,能吃人,人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不患蛊病(避开妖邪之气)”
然而,事实上在先秦乃至汉代,九尾狐一直是一种祯祥之物。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,子孙昌盛。
比如在大禹娶涂山氏女子的故事中,九尾狐便是智慧与善良的象征,嫁于大禹为妻,遂有涂山人歌曰:
绥绥白狐,九尾庞庞,成于家室,我都攸昌
而在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砖上,九尾狐也经常与白兔、蟾蜍、金乌并列于西王母座前,属于四瑞之一。
画像石 九尾狐
显然,先秦乃至汉代,九尾狐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,而在宋代则开始将之前一直口碑尚好的九尾狐彻底妖魔化,这一起因来自宋代田况的《儒林公议》中:
他将宋真宗时期为人奸猾、善于媚主的陈彭年,比作九尾狐,所以“时人目为九尾狐”,而之后明清时代的各种演义小说中,九尾狐以妲己害纣王失去天下的标准形象,彻底成为了魅惑害人的妖怪。
九尾之狐 魅惑苍生
如此,再回归到先秦古籍《山海经》中,我们不禁疑惑,作为此时心目中的瑞兽——九尾狐,它真的是一只残暴爱吃人的怪兽吗?
当然不是!因为在《山海经》中,作者记述其他食人怪兽的时候,都说“是食人”,翻译成现代文就是:它,是吃人的!
唯独在描述九尾狐的时候,用了“能食人”,所以阳Sir以为,这里的“食”字其实通“饲”,这种通假用法在一篇文章中也可见到。
比如“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者”就是饲养喂养的意思。那么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,而人在吃了这种食物之后就能够不中邪!
二、爱吃人的怪兽,为什么要学婴儿叫?
在为九尾狐正名之后,我们又该疑惑,这些爱吃人的怪兽,为什么都爱学婴儿叫?仿佛“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”成了这些家伙的标配,其实并不是《山海经》中描述的无心插柳,而是这些兽类的生存哲学!
精心伪装,骗人前往,猛然袭击,大快朵颐不论是九尾狐的加强版蠪蛭,少咸山上的窫窳,钩吾之山的狍鸮,亦或是滂水之畔的蛊雕,这些怪物之所以要像婴儿一样叫,无非是为了降低人类的警惕心,吸引其注意力而已!
人们总会被柔弱的婴儿声吸引过去,想去看看究竟是什么,本以为会是个孩子,谁能料到会是吃人的怪兽,所以“其音如婴儿”与“是食人”之间,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联系的。
当然,另一种可能是,所谓的食人兽,实际上就是人类自己,在远古已有食人之俗,因此那些化妆成野兽的人,便假惺惺地模仿婴儿的啼哭声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!
最后,“其声如婴儿”到底是个什么声音呢,其实你可以参考猫叫春的声音。
那么,如果让你用《山海经》的行文逻辑来形容喵星人,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吧:
“有兽,其名噬元,其状如狸,身着虎文,其声如婴儿,能食鼠,食之味酸”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8ks.vip/knowledge-1454.html
转载请声明来自:98k源码网 - 山海经全文免费阅读白话文(山海经小说全文免费阅读)
您还没有登录,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!
提示:请勿发布广告垃圾评论,否则封号处理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