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军衔等级划分(日本古代军衔等级划分)
军衔是用来区分军人地位等级的标志。它起源于15、16世纪欧国家,逐渐被全世界所接受。军衔一般分为将官、校官、尉官、士官和士兵5个等级,日前中国也采用这一分级。军衔的实行,可以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,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,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,同时也有利于国际间的军事交往。
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衔制度,军人的地位等级主要通过职务和品级来区分。职务,就是官员实际的官职大小;品级,就是官员的待遇和地位高低。现代军衔中的“帅、将、校、尉、士”这些名称,实际上来源于古代军事职务。
帅,就是元帅。在古代,“元”有“首领”的意思,“帅”就是“率领”,“元帅”一词就是率领军队的首领。春秋时期已出现“元帅”这职务,一般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最高军事负责人。从南北朝起,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,如唐代设有元帅、副元帅的官职,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曾担任过“天下兵马大元帅”,元朝时期各省和边疆都设有都元帅、元帅府或分元帅府,负责掌管地方军事。
将,就是将军。“将”字在古代也有“率领”的意思,因此,“将军”一词就是“率领军队”,逐渐演变成具体官职名。古代一般没有单纯的“将军”这种官职,将军一般都有不同的名号,用以区别。
前后左右将军,地位就要稍低些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将军的名号尤其多,有些用以表达职责,如抚军将军、镇军将军、中军将军等,有些就带有荣誉性质,如龙骧( xIang)将军、虎威将军一类。后世的将军一职,逐渐被其他军事官职名称取代,如明清时期设有总兵、参将、副将等官职,但习惯上仍称呼军官为“将军”。
校和尉,都与古代的“校 尉”这个官职有关。校是古代军事编制单位,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的军队,因此,校尉起初是中高级军事官职。秦朝最早设立校尉,汉朝将其发扬光大,设有多种名号的校尉官职,如曹操就当过“典军校尉”。随着时代变化,校尉逐渐变成低级军事官职,如明清时期,“校尉”词可以用来称呼普通卫士。
士,起源于春秋时期。“士”是贵族的最低一级,古代的贵族还兼有从军作战的义务,而最低等级的贵族在战场上往往只是士兵身份,因此,后人便将军衔的最低一级称为“士”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8ks.vip/knowledge-567.html
转载请声明来自:98k源码网 - 中国古代军衔等级划分(日本古代军衔等级划分)
您还没有登录,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!
提示:请勿发布广告垃圾评论,否则封号处理!!